东北振兴战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发展战略,它是一项涉及全局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东北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政等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系统的研究,《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振兴与突破》这本书对下一步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回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7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历程,东北地区扮演着十分独特且举足轻重的角色。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地区,改革开放前,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后,尽管东北人在转型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探索,但bwin官网是由于体制机制的惰性和产业结构的僵化,东北地区市场机制的发育相对缓慢,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逐渐落后。
针对这种局面,2003年10月,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此为标志,国家正式启动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后,习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多次强调东北振兴在国家大局中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了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过程中,东北振兴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如何看待过去20多年东北振兴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现象?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有老工业基地的地区,都面临长期艰巨的转型过程,像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曼彻斯特,法国的洛林大区,美国的匹兹堡、底特律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或资源枯竭地区,基本上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改造与转型,有的地区已成功转型,有的地区还在继续转型,还有的地区尽管完成了转型任务,但其战略地位和经济功能已大不如从前。与这些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转型期相比,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任重道远,因此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来看,东北地区面临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由于长期形成的历史包袱以及计划经济的惯性,市场机制在原有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发育较为缓慢,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被称为“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东北地区建设的工业体系处于工业化早期水平,产业结构单一,重化工业占比过高,其中能源与基础原材料工业处于价值链前端,附加值不高,容易受某些资源枯竭的影响而增加成本,进而导致竞争力不足。总的来说,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面临巨大的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起点较低,产业转型任务十分艰巨。
为贯彻落实习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当前东北地区在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与全国同步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机制不灵活、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内在动力,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短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下一步东北振兴指明了根本出路,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克服改革“疲劳感”,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市场机制,使市场机制在竞争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等方面的核心功能,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克服当前存在的“市场准入障碍”和“挤出效应”,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要重点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培育更多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其二,树立开放前沿意识,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深刻理解东北地区作为开放前沿的战略地位和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区域。东北海陆大通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线路,是我国沿海地区和日韩“北上西进”到欧洲的便捷通道。推进东北地区全方位开放,不仅仅是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需要,更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拓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对内开放,尽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积极向北开放,抢抓俄罗斯向东向亚洲发展的机会,加强与俄罗斯在能源资源、贸易、投资、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要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深化与日韩的合作,巩固、提升与日韩已经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要加快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其三,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条件。一方面,东北地区的教育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并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地区,拥有许多生产大国重器的制造业企业,同时聚集了大量自主创新的资源,这是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当前,我们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加强东北地区创新体系建设,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地区的产业变革,进而完成产业振兴的历史重任。
其四,统筹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与推进东北振兴发展。习在东北地区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这赋予了东北振兴一项重大政治使命。东北地区要深刻理解这一重大使命,不断增强在振兴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维护“五大安全”的目标落实到东北振兴的各项任务中。
(作者为全国政协十四届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十三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